中研中医院内科专家郭素芬:中医辨证施治,破解失眠困局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5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95

郭素芬,主任医师。出身中医世家,从事三甲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,曾任三甲中医院急诊科、心内科、重症医学科主任,拜安徽名医蔡氏三杰蔡长友、中医第33代传人姚秀玲为师。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、慢性心功能不全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中风后遗症、肥胖症、焦虑症等疾病。

出诊时间:周一、二、三、四、日全天
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失眠已成为困扰部分人的问题,表现为入睡困难、睡眠浅、易醒多梦或彻夜难眠。这种"被迫清醒"的状态不仅导致日间疲乏、注意力下降,更会引发焦虑抑郁、免疫力下降、代谢紊乱等连锁反应。中研中医院内科专家郭素芬指出,失眠绝非简单的"睡不着",而是身体阴阳失衡的警报信号,其背后往往暗藏情志失调、脏腑虚损等深层病因。

中医视角下的失眠本质

郭素芬强调,中医典籍《黄帝内经》将失眠称为"不得卧""目不瞑",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卫气运行失常——当邪气侵袭脏腑,导致卫气滞留阳分而不能入阴分时,阴阳交替的睡眠节律便被打破。临床表现为轻症者入睡延迟、睡眠中断,重症者整夜辗转难眠,常伴头晕头痛、心悸健忘、神疲乏力等症状。追溯病史可见,情志刺激(如焦虑抑郁)、饮食失节(如过食辛辣)、劳倦过度及大病初愈等均为重要诱因。

辨证施治——精准破解失眠密码

中医治疗失眠强调"虚实有别,补泻有度"。郭素芬将其归纳为五大证型:

肝火扰心型(急躁易怒、头晕目眩):以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,配伍龙胆草、柴胡直折肝胆实火;

痰热扰心型(胸闷泛恶、头重如裹):用黄连温胆汤化痰清热,半夏、陈皮理气化痰;

心脾两虚型(多梦易醒、神疲食少):归脾汤补益心脾,人参、酸枣仁双补气血;

心肾不交型(心烦失眠、腰膝酸软):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滋阴降火,熟地、黄连交通心肾;

心胆气虚型(惊悸胆怯、气短乏力):安神定志丸益胆镇惊,人参、石菖蒲化痰定志。

内外同调——针灸与日常防护并重

针灸治疗独取"三阴三阳"要穴:神门穴(心经原穴)镇静安神,照海穴(八脉交会穴)滋阴降火,百会穴(督脉要穴)醒脑开窍,三阴交(足三阴交会)调和气血。四穴配伍形成"安神定志方",通过调和阴阳恢复睡眠节律。

郭素芬强调,日常调护需谨记"三戒三宜":戒熬夜(23点前入睡)、戒辛辣(减少脾胃负担)、戒烟酒(避免心火亢盛);宜晨练(太极拳、八段锦调和气血)、宜静心(冥想听琴纾解情志)、宜药膳(百合莲子粥养心安神)。

郭素芬特别提醒,失眠治疗需耐心辨证,切勿盲目服用安眠药物,以免掩盖病情本质。责任编辑:王怡萱(EN097)